我的故事 ~ 21. 脱胎换骨—新家庭、新视野与新事业

No comments yet

austrchina“心态和环境就像一把双刃剑,能磨灭人,同时亦能造就一个人!我感激当年坚定和不懈努力的我……

我出生于安徽,在国内读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教过一段时间的书,因为老公在澳洲,为了一家人团聚,我在1995年11月份来到了澳洲。

刚来的时候觉得这里像一个童话世界:什么东西都矮矮的、小小的,高楼大厦也不多,连红绿灯柱子都是矮矮的木头,很有意思。觉得澳大利亚是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灿烂的地方,这就是我初来乍到的印象。

艰辛的事情后面才慢慢开始。首先是语言问题,刚刚来澳洲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专业是俄文,所以一点英文基础都没有。逛街、买东西都不方便,就算是在家看电视也看不懂,想和邻居或者是朋友聊天也无从开口,所以我就下决心要从头开始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基本的生活,也想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我1996年开始学习英语,从那一刻开始,就觉得自己需要重新创造自己的生活。其次,刚来澳洲,对工作也不了解,加上语言问题,工作很不好找。因此,我刚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打杂的事情都做过,其中做的比较多的就是中餐馆服务生。那时,每天都要到餐馆里面去洗碗,一般从中午开始到晚上到9点多结束,一直都在机械化地洗碗。刚开始的时候很费力,一个小时洗不了多少碗,还经常把碗摔碎,工资本来就不多,再扣除摔碎碗的费用,能留在手里面的钱所剩无几了。当初老板看我不容易,不懂语言,为了家庭辛苦的赚钱,摔碎的碗不让我赔,但是后来我又一次摔了一摞碗,那次起老板脸色就不太好看了,骂了我一句:“怎么这么笨啊,不会干活就回家!”当时的我本来就感觉很累,再加上老板的这句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到我来到澳洲真是不容易。这时眼泪也悄无声息地顺着眼角默默地流了下来。因害怕被人看到后笑话,赶紧用沾满油渍的衣袖擦干眼泪。到后来我洗碗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了不少,譬如说在洋人餐馆里面,就在现在唐人街的意大利餐馆,我差不多一次可以连续洗七个小时不停。老公看着我每天回家都是疲惫不堪,他心疼我,虽然他还在上学,他要求自己去洗碗,让我在家休息学习英语。为了保证这个家的经济来源,再辛苦他都不说,都是自己忍着。每次说到这一点,我都是很感动的。此外,我也做过家庭清洁工。但是时间不长,主要是因为我不太会做澳洲这边的家务,因为我们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才意识到:在澳洲几乎所有工作,一定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够做好。经过培训的人员,做工作是比当时的我专业许多。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感觉那时的我很不容易。

起初来澳洲为了和丈夫团聚,但是没有多久就和前夫分居了。一是情感基础本身就不是太好,二是两个人的性格都有一些问题,这个算是人生的经验,不是说有意的失败,而是从失败的婚姻中总结出很多,这样你会很珍惜第二次婚姻。现任丈夫他是伊拉克人,以前是在部队,做过指挥官的警卫员,后来又成为铁道兵。在伊拉克革命运动中,他幸运地活了下来。穿过边境去了沙特阿拉伯,搜身后把他当成难民抓了起来,在沙特的难民营里呆了五年。在那一段时间,他读了很多书,读书的范围也很广,所以现在很多跟他聊天的人都会发现他看的书很多,也很有思想。他从沙特来到澳洲,属于政治难民。后来1996年,我们在读语言的时相识。他的口语比我的好,因为他到这里来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一切重新开始。而我年龄比他大,有一些其他的语言障碍,所以我学起来比他困难。说和听都比他差,阅读和写作会比他强一些,直到现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比我好。他的知识体系和我的也不太一样,接触的知识和我有所不同,这和他在难民营里自学看书有很大关系。在难民营里很多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别人都把书给他看,这样子对他来说其实是受益最大的。到现在为止,他都喜欢和习惯学习。爱好读书的习惯不仅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对我们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是2005年才结婚的,因为房子的问题,他要把我的名字加上去,所以我们结婚了。结婚与否其实对我们来说都无所谓。我认为不结婚可能关系会更好一些,因为一般人没结婚的话,随时随地大家可以说再见,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谈及我现在的丈夫,我突然想起在澳洲几十年来,有一件使我终身受益匪浅的事情,这也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什么呢?我们俩刚开始在一起生活的时候,生活上面是比较拮据的。那时,我刚刚在政府提供的移民英语学习中心学习完英语,接着去了Curtin大学进一步学习英文。在英语学习完毕之后,读了一年的政治,叫做“澳洲政府”,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对澳洲政治很感兴趣。这时候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学法律专业,二是学做秘书。当时学法律,需要整整三年,而且是全日制的;但是学秘书职业的话,差不多六个月就可以找工作赚钱,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其实,一开始我就喜欢法律,也认为自己能够学以致用,但是,我担心丈夫会劝我选一个能快速毕业的专业好找工作来养家。所以,当时的我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去征求他的意见的,我一见他就开口说道:“老公,现在面临选择职业技能学习了,你觉得我是读很快能够学习完毕马上就能赚钱的专业呢,还是读我一直很喜欢的法律?”他跟我说道:“如果你喜欢法律专业,同时也下定决心的话,你应该去读法律,千万不要考虑眼前家庭情况,有我在,家就在。你好好读书,我会支持你的。毕竟法律专业可能对你将来的发展会更好,对你的未来也更好。”因此,就因为他这一句鼓励和充满爱意的话,我坚定了信心去学法律。在读法律专业的时候。教授讲的我有些听不懂,很深很难。结果第一学期坚持下来了,五门课都通过了考试。第一学期怀孕了,第二学期放假了就开始生孩子,3个月的假期,然后生完孩子2周后又回学校。在那个时候,他作用很大,他得打工还要看孩子。所以从那以后,我生活中的所有变化和成绩,都有他一份很重要的功劳。如果当时他觉得赶紧赚钱最重要的话,我很可能也只有选择秘书职业六个月后就可以赚钱了,我们也不需要在读书期间一直靠拿西澳政府的救济金了。就我个人而言,自己当时真是坚定信心,做出了慎重的决定:从零开始学习英语,到后面排除万难选择三年法律专业进一步深造。这件事对我人生的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律师,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那个时期,那种生活条件下他对我莫大的鼓励和无私的奉献,这些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我的那份爱和责任。

我们从认识到现在有19年了,在我们之间文化、生活、习惯要非常融洽很困难,例如我们现在在做妇联的活动,也把华人和老外通婚作为过一个主要话题来讨论。我觉得要嫁给异国人的时候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因为大家风俗习惯都不相同,很多矛盾都是风俗习惯不相同而产生的。我的性格属于那种大大咧咧型,嘴巴不是很甜。他的性格呢比较像澳洲人特别喜欢女人的甜言蜜语。第二个呢他包括他的家庭成员都认为大家的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不用说相互使用。中国社会我记得,不会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实际上是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和我老公的性格也差了很远。比如说:他对自己非常的节省,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也不会像我这样大手大脚。 还有我的心眼比他大,我一般生气发一通牢骚就完事了,属于那种很容易生气也很容易解气的人。在经济方面我们钱都放在一起,但是他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所以他也讲不要以为钱是我赚的我就可以乱花,还得考虑整个家庭。记得有一年当时买车政府会有百分之五十的补贴,当时我就想去买一辆宝马车,我喜欢就买,可他不同意。我说你不同意我就离家出走,后来他就同意了。他目前在读TEF的法律服务,他自身也对法律和政治很感兴趣。但是他不会在这个方面有所追求,只是想了解了解,也想看看能不能帮到我。我觉得作为事业型的女性,肯定会对家庭感情生活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说你的丈夫认为你没有更多时间陪他,还认为你对孩子照顾不周。对于孩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指导。我朋友网比较广,我也会为孩子提供机会,包括金钱和关系方面。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父亲,但可能不是一个好丈夫。婚姻中沟通很重要,所以就我的经验来看,在找配偶方面,如果在本族和异族中有选择的话,最好还是在本族人中找。

其实对每一个移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珍惜这个国家给你提供的机会,而且是要勇敢地去面对挑战,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放弃或怀疑自己,对自己要有自信勇敢地去做,排除一切干扰。只要是你认为能胜任你就去尝试认真地做,选择正确了,就需要实际行动。既然澳大利亚给我们提供了自由选择机会这样的机会就要珍惜。你自己完全自由自在的去选择你想要过的生活和你想走的路,没有人能真正阻碍你给你压力,给你压力和阻碍的只能是你自己。自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性格坚强了许多,同时我的人生也改变了很多。心态和环境就像一把双刃剑,能磨灭人,同时亦能造就一个人!我感激当年坚定和不懈努力的我!

经过自身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和对澳洲社会的不断理解与融入。目前除了做律师工作以外,我还在朋友与家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一个移民报刊,同时还承担了多个社会角色。譬如:2012年当选为市政府议员(四年一届),我现在刚刚赴任了两年,还有两年要继续。在市政府做议员主要是担任市场资助与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 。平均每两周或三周主持一次会议,同时也要参加每三周举行一次的市政府全体会议。此外我于2013年被选为全澳移民代理协会的副会长,同时也是西澳移民代理协会的会长。现在我不仅要照顾我们会员的利益,更要是协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我需要跟移民部和州政府长期打交道,为移民解决相关问题。作为西澳洲移民代理协会的会长,我就要全面负责这些事情,每年都要去东部开会。我深深地明白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任重道远的责任。此外我还担任了澳大利亚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的主席,这是全澳性质的,2013年的3月8号成立。西澳洲的妇女联合会也是我发起的,我也负责这个联合会工作的统筹安排。每年3月8号我们都组织一个活动帮助解决妇女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譬如:我们让那些经济上已经独立的妇女去引导那些希望自己也能在经济上独立的妇女。关于未来的计划,我希望在四、五年以后,争取能够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也希望能够给我们的华人妇女作出表率,与大家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很多人问我是怎么融入当地社会的,这个问题确实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的,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是重中之重。正是因为我曾经在各个不同得岗位上从事工作过,我觉得只要你自己真心想融入,不要被自己文化背景所牵绊,你就能够逐渐融入。换句话说,就是你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你也是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你融入当地社会,实际上是当地社会得利了,因为你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所以我认为,跟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要自然、真诚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你的所做所为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而是你来自的国家。如果说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话,那么在这种移民国家中,整体海外的华人形象就会越来越好。此外,我认为只要你自己在不懈努力,能够吃苦耐劳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就能够很好的与人打交道。这样的话,在澳洲生活实际上不会太难,因为他们是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下长大的,思维特别的单纯与直接,而我们中国人是在人口众多、具有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因此,思想方面都比这些澳大利亚人或者西方人要想的多一些。就社会人际关系而言,你会发现你真诚认真地对事对人,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真诚与简单的相处, 关系才能长久。但是,和澳洲人相比我认为中国人很好的一点是我们知道感恩。可能很多外国人没有这个概念,也有可能他们知道,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和到位。譬如:你要请澳洲人吃饭,他们满心欢喜地接受,认为你请客是自己的意愿,大部分人不会回请你。可能是因为他们文化背景下没有一种礼尚往来的概念,因此我也不能勉强他们,但是对于我们的文化来说我觉得这一点很不错。你对一个人中国人好他也会反过来对你好,这就是感恩的具体表现吧。中国人讲究这个,外国人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认为或这样做。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扬我们自身好的传统,多帮助朋友。虽然不是每个我们帮助过的朋友都会反过来帮助你的。但是对于澳洲人来讲,在他们内心深处一定也会觉得你是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

在澳洲生活到今年已经是第19年了,因为是在这儿遇到了我的丈夫的,两个孩子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所以我认为这儿是我的家。但是在心里面,父母亲和姐妹仍然在中国,所以我心里头认为中国也是我的家,所以我有两个家。提及海外华人文化认同,我实际上骨子里还是中国人,但是法律上是澳洲人。我虚心地接受并尽量地去吸纳澳洲文化比较优秀的一面。

我认为我们作为移民能获得的最大的利益就是我们有两个国家的优点都可以拿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然后对于不好的价值观念或行为习惯我们避而远之。能来到澳洲,我认为很幸运,因为在这里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精华,同时让自身不断地茁壮成长。

image_pdfimage_print
Bookmark and Share

Comments

Leave a Reply





What is 15 + 8 ?
Please leave these two fields as-is:
IMPORTANT! To be able to proceed, you need to solve the following simple math (so we know that you are a human) :-)
  • About

    Rozenberg Quarterly aims to be a platform for academics, scientists, journalists, authors and artists, in order to offe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scholarly reflections that contribute to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dialogue in a seemingly divided world. By offering this platform, the Quarterly wants to be part of the public debate because we believ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acceptance of diversity are vital conditions for universal progress. Read more...
  • Support

    Rozenberg Quarterly does not receive subsidies or grants of any kind, which is wh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in maintaining, expanding and keeping the site running is always welcome. You may donate any amount you wish and all donations go toward maintaining and expanding this website.

    10 euro donation:

    20 euro donation:

    Or donate any amount you like:

    Or:
    ABN AMRO Bank
    Rozenberg Publishers
    IBAN NL65 ABNA 0566 4783 23
    BIC ABNANL2A
    reference: Rozenberg Quarterl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would like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our About page or contact us: info@rozenbergquarterly.com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X & BlueSky

  • Archives